中国画专业
师生访谈
·在当
下时代语境中,如何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
戴清泉(中国画教研室主任):“传承与创新”是每一个时代继续前行的根本,这也是中国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每一个时代都会赋予中国画不同的使命。这种使命源自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这便是创新。传承是延续中国画的内在的本质,笔墨的表达是中国画的最为核心的价值,在对传承的选择上我们要进行最为久远的追溯,追溯其最源头的雏形,那是最为生动的最为本真的人性的体现、最具有中国的元素、更是艺术最为宝贵的价值财富。
杨杰(中国画专业毕业生):以我的毕业作品《终舞》为例,自白描勾线、分染设色再到三矾九染都是在学习古人所传承下来的宝贵经验,画面中的人物造型与肌理效果则是受到了现代艺术及西方素描的影响,烧银箔、做肌理、画面色调、塑造方式以及造型的把控都与传统中国人物画大相径庭。我最终作品所呈现的效果正是揉合了对于传统与当代的学习。中国画的创新不是推倒重来,而是遵循中国画自身演变规律并结合中华民族随着社会发展而自然演变。

《爱人》

《薄纱入梦》
作者:杜沐之
《回眸但见影摇》
作者:刘梦琪
指导老师:朱斐翡

《回眸但见影摇》局部1
作者:刘梦琪
指导老师:朱斐翡
《回眸但见影摇》局部2
作者:刘梦琪
指导老师:朱斐翡
《回眸但见影摇》局部3
作者:刘梦琪
指导老师:朱斐翡
《回眸但见影摇》4
作者:刘梦琪
指导老师:朱斐翡
油画专业
师生访谈
·今年的油画专业毕业作品整体面貌是怎么样的?
周星(油画教研室主任):绘画艺术是最能直观表达内心感受的艺术形式,今年的毕业作品整体上完成度高,有深度,有思考。例如很多学生在作品上表达出关于新冠疫情的感受,这类作品是具有一定时代特性的语言的作品,也是油画艺术天然的时代使命。
·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活,谈一谈你的感悟。
王子月(油画专业毕业生):我觉得这四年之中身为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大一的时候我的目标其实是不明确的,比较迷茫,平时总会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花费精力。到了后来,闲暇时在宿舍画自己喜欢的画,学自己感兴趣的语言,考自己觉得对于未来很有帮助的证书,让我感觉目标更加的清晰,努力的方向也更加明确。
优秀作品赏析
《炉下》
作者:赖春生
指导老师:周星


《她》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作者:王子月
指导老师:余勐
陶绘专业
师生访谈:
·陶瓷绘画与传统绘画在形式与内容的差异性是怎样的?
王长平(陶绘教研室主任):陶瓷绘画是强调以陶瓷为材料的艺术表达方式,突出艺术风格和艺术高度的同时也要体现陶瓷元素的特色,他与传统绘画不同的是,更注重陶瓷材料在绘画作品中的质地美感,并烘托出作品的特殊艺术价值。
吴奇英(陶绘专业毕业生) :作为陶绘的一名学生,我感到很骄傲。大学以前我们都是用纸张来作画,现在以陶瓷作为载体,通过学习釉上和釉下等多种表现方法,来呈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赋予一块冷冰冰的瓷板更多的情感,创作出有温度的作品。
优秀作品赏析
《童真》
作者:张悦岑
指导老师:李磊颖
《童真》局部1
作者:张悦岑
指导老师:李磊颖
《童真》局部2
作者:张悦岑
指导老师:李磊颖
《玉堂春》
作者:吴奇英
指导老师:李磊颖
《玉堂春》局部1
作者:吴奇英
指导老师:李磊颖
《玉堂春》局部2
作者:吴奇英
指导老师:李磊颖
师生访谈
· 陶瓷综合材料艺术的特点,以及陶瓷材质的重要性?
丁传国(陶综教研室主任):陶瓷综合材料艺术的特点是陶瓷与其它材料的综合运用。陶瓷材料是陶瓷综合材料艺术方向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材料,其它的材料如木、金属等,作为作品创作中的一种必要材料融入作品创作中。因此在陶瓷综合材料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陶瓷材质的属性及美感表现是第一位的,与其它材料相辅相成,融于一体。
蔡婷(陶综专业毕业生):我的作品名称叫《缩影》,从倒影的角度选取“影”的概念,想要表达城市的朦胧剔透,由此联想到玻璃的城市建筑。为了在外形上起到托载的概念,让整体从形式上还是色彩搭配,都和玻璃组合更加融合,采用小船的抽象形态使其感官上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优秀作品赏析
《Final Home》
作者:李柏言
指导老师:丁传国
《多重世界线·新生》
作者:孙逸伦
指导老师:何芹
艺工专业
师生访谈
·艺工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唐珂(艺工教研室主任):艺工是一个新专业,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设立的。有着非常好的前景,对未来的陶瓷艺术的发展,陶瓷产业的提升,艺术家综合能力的培养,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德、智、体和美全面发展的、有着工科背景且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艺术家或设计师等高级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作为艺工专业学生,你是如何理解“艺工”专业的?
吴焕蓓(艺工专业毕业生):“艺工”就是将“艺术”与“工艺”相结合,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兼具创作能力的人。在毕业后我们可以独立从事陶瓷艺术设计,区别于一般匠人的“机械式模仿”。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满足现代人在丰富的物质条件下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优秀作品赏析
《众志成城》
作者:曹俊桦
指导老师:刘晓玉 钟幸福子
《Indigo》
作者:汪雨林
指导老师:刘晓玉 钟幸福子
- END -